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,充电效率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。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或日常通勤中,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补能,是衡量一辆电动车实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。其中,“快充”技术的成熟度和实际表现,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。那么,新能源汽车快充多久能充满?常温下的快充实测数据又是怎样的?我们通过实测和数据分析,来一探究竟。
所谓“快充”,是指使用高功率直流充电桩(DC Charger)为电动车提供快速补能的方式。目前主流的快充技术标准包括 CCS(联合充电系统)、CHAdeMO 和中国国家标准 GB/T。国内多数电动车采用 GB/T 标准,支持最大充电功率从60kW到350kW不等,具体取决于车辆和充电桩的兼容性。
快充过程中,电池管理系统(BMS)会根据电池温度、电量状态(SOC)以及充电设备的输出能力,动态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,以确保安全与效率。通常情况下,电池从10%充至80%的速度最快,之后进入“涓流充电”阶段,以保护电池寿命,因此“快充”往往指的是从低电量到80%左右的时间。
为了获取更贴近实际使用的数据,我们在常温环境下(环境温度约20℃~25℃)对几款主流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快充实测。测试车型包括特斯拉 Model 3、比亚迪汉EV、小鹏P7、蔚来ET5以及广汽AION S Plus。所有车辆均使用功率在120kW以上的直流快充桩进行充电。
测试开始前,所有车辆电量均低于20%,并统一从10%电量开始记录。测试过程中,关闭车内空调、座椅加热等高耗电功能,以减少额外能耗对充电效率的影响。
以下是各车型在常温环境下的快充实测数据:
特斯拉 Model 3 后驱版:从10%充至80%耗时约28分钟,峰值充电功率达到170kW。10%-100%总耗时约为50分钟。
比亚迪 汉EV 尊贵型:从10%充至80%耗时约32分钟,最大充电功率约150kW。充满100%约需60分钟。
小鹏P7 四驱高性能版:从10%充至80%耗时约35分钟,最大功率约180kW。充满需约65分钟。
蔚来 ET5:从10%充至80%耗时约30分钟,最大功率约180kW。充满约需60分钟。
广汽AION S Plus:从10%充至80%耗时约38分钟,最大功率约100kW。充满约需70分钟。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不同品牌和车型在快充效率上存在差异,主要受电池管理系统、电池容量、电芯材料以及充电策略的影响。特斯拉和蔚来在快充技术上表现较为领先,而部分中端车型由于充电功率限制,快充时间相对较长。
电池容量与能量密度
一般来说,电池容量越大,完成充电所需时间也越长。但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相同电量下可以更快完成充电。
充电功率匹配
快充速度不仅取决于车辆本身的充电能力,也受限于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。如果充电桩功率较低,即使车辆支持高功率快充,也无法发挥最佳性能。
电池温度管理
虽然本次测试在常温下进行,但电池内部温度仍会影响充电效率。部分车型配备主动液冷系统,能在快充过程中有效控制温升,从而维持高功率充电。
SOC(电量状态)区间
电池在不同电量区间内的充电效率不同。通常从10%到80%为快充黄金区间,而80%以上由于电池保护机制,充电功率会逐步下降。
这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。从技术角度讲,频繁使用快充确实会对电池寿命产生一定影响,尤其是在高温或高电量状态下频繁快充。然而,现代新能源汽车普遍配备了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,能够在快充过程中动态调节电流和电压,避免过热和过充,从而最大程度保护电池健康。
此外,厂商也会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充电曲线,例如在电量达到80%后自动降低充电功率,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。因此,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,快充并不会对电池造成显著损害。
目前我国的快充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,高速服务区、城市商圈、住宅小区等区域普遍设有快充桩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800万台,其中快充桩占比超过40%。随着“光储充一体化”和“超充站”建设推进,未来快充将更加便捷高效。
综合来看,新能源汽车在常温下的快充表现已经非常接近燃油车加油的效率。主流车型在3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从10%到80%的充电,完全满足日常出行和中长途旅行的需求。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,未来快充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,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用车体验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