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需要双手离开方向盘吗?安全要求
2025-10-07

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,智能驾驶功能逐渐成为各大车企宣传的重点。从自动跟车、车道保持到自动变道、泊车辅助,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功能被集成到车辆系统中。然而,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: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,是否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?这不仅关系到驾驶体验,更直接涉及行车安全与法律法规的遵守。
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,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。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(SAE)的分级标准,L2级意味着车辆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对转向、加速和制动的协同控制,但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对车辆的监控,并随时准备接管。这意味着,即使系统正在运行,双手离开方向盘是不被允许的,也不符合安全规范。

许多车主误以为“智能驾驶”等同于“自动驾驶”,从而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。例如,在高速公路上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功能后,部分驾驶者会放松警惕,甚至将手移开方向盘、低头看手机或进行其他分心行为。这种做法存在极大风险。智能驾驶系统虽然具备一定的环境感知能力,但在复杂路况、恶劣天气或突发情况下,其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远不及人类驾驶员。一旦系统出现识别失误或执行偏差,而驾驶员未能及时介入,就可能引发严重事故。

事实上,为了防止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,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配备了方向盘扭矩感应或电容式监测装置。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未接触方向盘时,会通过声音、仪表提示、震动等方式发出警告。若驾驶员仍未响应,系统将逐步降级功能,最终退出智能驾驶模式,强制要求人工接管。这一设计正是出于安全考虑,确保人始终是驾驶行为的责任主体。

此外,从法律层面来看,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相关法规尚未承认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合法地位。在现行法律框架下,无论车辆配备多么先进的辅助系统,驾驶员都必须对车辆的行驶安全负全责。如果因双手离开方向盘导致事故发生,驾驶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因此,即便技术上某些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“脱手行驶”,但从合规性和责任划分的角度出发,驾驶员仍需保持手握方向盘的状态

值得注意的是,少数高端车型已开始尝试引入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,如城市NOA(导航辅助驾驶)或高速领航辅助。这些系统在特定路段和条件下确实能够实现更长时间的“脱手”运行,但前提是车辆必须配备更完善的传感器阵列(如激光雷达、高精地图)以及更强的计算平台。即便如此,厂商通常也会在用户手册中明确强调:“本功能为辅助驾驶,非自动驾驶,驾驶员须全程监控路况并随时准备接管。”

那么,如何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以确保安全?首先,驾驶员应充分了解所用车辆的智能系统功能边界,仔细阅读说明书,避免误操作或误解系统能力。其次,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,双手轻扶方向盘,眼睛观察前方道路,切勿因系统运行平稳而放松警惕。最后,遇到雨雾天气、施工路段、复杂交叉口等特殊场景时,应及时手动接管,避免依赖系统决策。

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车联网和高精地图技术的进步,真正的自动驾驶或许终将到来。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,我们仍处于“人机共驾”的过渡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技术的先进性不应成为忽视安全的理由。智能驾驶的本质是“辅助”,而非“替代”。它旨在减轻驾驶疲劳、提升行车效率,而不是让驾驶员完全放手。

综上所述,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并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“双手离开方向盘”。出于安全、技术和法律的多重考量,驾驶员在使用此类功能时,必须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和注意力。唯有在人与技术之间建立合理分工与信任边界,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出行的安全与便利。

15522667382 CONTACT US

公司:天津之擎科技有限公司

地址:天津开发区南海路12号A3栋708室

Q Q:3926574901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津ICP备2025027990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5522667382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